原标题:港股丨美国非农就业数据不及预期,继续关注周期制造板块
了解全球宏观、
金融市场深度解析
关注
云锋导读
策略观点
1.宏观数据方面,美国4月新增非农就业数据远不及预期,这或将缓解市场近期的“QE缩减”担忧;但单月数据提供信息量有限,当前美国就业市场仍存在800万+的缺口,倾向于后续就业市场仍有修复空间。中国4月出口同比增速超预期,全球供给端的修复慢于此前预期,预计中国出口景气持续时间将延长。
2.海外政策方面,5月4日,美国财长耶伦的“加息”鹰派言论,引发市场的“QE缩减”担忧,事后其澄清称没有预测或建议加息。在耶伦发表讲话后,多名美联储官员密集表态,整体措辞普遍鸽派。
3.上周,恒生指数下跌0.40%,恒生科技指数下跌4.31%,继续维持盘整态势。全球疫苗接种的不对称将会带来经济复苏的不对称,整体上表现为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快于新兴市场,中国出口链仍存在一定投资机会。首批恒生科技ETF获批,但大概率需待港股科技板块“反垄断”监管风险进一步化解、估值进一步消化后,高成长的科技板块将迎来布局良机。中短期交易“通胀”的来源(涨价中的大宗商品以及相应估值合理的股票)或为当前行情的可行策略,继续关注周期制造行业,布局中报预期高业绩弹性标的。
风险提示
新冠病毒变异导致疫苗失效,经济复苏不及预期。
一、港股策略观点
宏观数据方面,美国4月新增非农就业+26.6万,预期+99.8万,前值由+91.6万下修至+77.0万。结构上,服务业+23.4万,相对2月(+64.2万)与3月(+54.2万)明显下滑。4月非农就业报告明显偏弱,一方面3月的数据恢复透支了部分就业新增量,另一方面反映出美国雇主面临招工难的问题,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已降至49.8万人,即可能在前期政府补贴较高的背景下,民众就业意愿并不强。单月数据提供信息量有限,当前美国就业市场仍存在800万+的缺口,倾向于后续就业市场仍有修复空间。以美元计,4月中国出口同比+32.3%,预期+24.1%,前值+30.6%,两年平均+16.8%,结构上对美国、欧盟、东盟的当月出口增速分别为+31.2%、+23.8%与42.2%,均表现较好,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当月同比分别+30.3%、+24.8%,医疗物资类商品出口回落。进口同比+43.1%,预期+44.0%,前值+38.1%,两年平均+10.7%,其中飞机、原油、铁矿石等商品增速较高。在基数(2020年4月出口+3.0%)开始回升的背景下,今年出口仍维持高增长,与海外经济复苏趋势一致,且结构较好;4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1.1,经济表现仍相对较强,与大宗商品上涨带来的价格因素共同推动进口增速走高。
海外政策方面,5月4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大西洋未来经济峰会”的采访中提到,“为了确保我们的经济不会过热,可能不得不提高利率。尽管额外支出相对于经济规模而言相对较小,但这可能会引发利率出现非常温和的上调”。耶伦这一言论公布后,引发市场巨震,美股盘中加速下跌。随后收盘前,耶伦在接受华尔街日报的采访时澄清,她并没有预测或建议加息。在耶伦发表讲话后,多名美联储官员密集表态,整体措辞普遍鸽派。这些美联储官员均表示在当前经济复苏的环境下,通胀近期将明显攀升,但明确指出这种上升只是暂时的,释放近期不大可能加息和缩减QE购债的信号,和4月29日美联储会议声明以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言论一致。考虑到4月非农就业数据远低于预期,预计市场的“QE缩减”担忧将短期降低。
上周,恒生指数下跌0.40%,恒生科技指数下跌4.31%,继续维持盘整态势。结合最新的疫情新增确诊病例和疫苗接种数据来看,疫苗接种率较高的国家(主要为发达国家)的新增确诊病例普遍回落低位,而印度等疫苗接种率较低且防疫措施宽松的新兴市场国家疫情较为严峻。全球疫苗接种的不对称将会带来经济复苏的不对称,整体上表现为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快于新兴市场,从中国4月出口数据来看,全球供给端的修复慢于此前预期,预计中国出口景气持续时间将延长。消息面上,2021年5月6日,华夏等六家基金公司于2020年8-9月上报的恒生科技ETF产品正式获批,此前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指数ETF(QDII)也于2021年4月28日获批。中期来看,全球主要经济体疫苗注射推进顺利,伴随着经济的复苏,流动性收紧预期将会逐步兑现,对高估值高成长且对流动性较为敏感的科技板块估值将带来调整压力。预计2021Q2随着港股科技板块“反垄断”监管风险进一步化解、估值进一步消化后,高成长的科技板块或将迎来布局良机。目前市场担忧“通胀走高”带来“货币收紧”,中短期交易“通胀”的来源(涨价中的大宗商品以及相应估值合理的股票)或为当前行情的可行策略,继续关注周期制造行业,布局中报预期高业绩弹性标的。
二、新股上市跟踪
2021年5月10日至5月14日期间,可申购的新股为“顺丰房托”。中原建业(房地产代建服务提供商)、京东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及物流服务商)分别于2021/5/2、2021/5/4通过港交所聆讯。
三、港股市场回顾
3.1 市场表现
上周,恒生指数报收28610.65点,全周下跌0.40%。美股涨跌分化,以科技成长股为代表的纳斯达克指数或受美国财长耶伦的“加息”鹰派言论影响(进而引发市场的“QE缩减”担忧)下跌1.51%,而价值和成长股成分较为均衡的标普500指数则上涨1.23%。A股受外部事件冲击,医药、半导体等“抱团股”杀跌,带动沪深300指数下跌2.49%。
上周,受铜、铝、钢铁、煤炭等大宗商品集体走强影响,材料能源板块涨幅居前。原材料业领涨,上涨8.48%,能源业上涨6.91%。在上周“通胀预期”主导的行情下,市场对于流动性或将收紧的担忧提升,防御属性较强的公用事业上涨2.89%、综合业上涨2.47%、金融业上涨0.64%、地产建筑业上涨0.37%;对流动性较为敏感的高估值成长板块承压,医疗保健业领跌,下跌4.74%,资讯科技业下跌3.69%。其他板块均有不同程度下跌,工业(-2.76%)、电讯业(-1.92%)、非必需性消费业(-1.80%)、必需性消费业(-0.60%)。
3.2 流动性
上周,美元指数收于90.23,较前一周下降1.05;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收于6.43,较前一周下降416BP。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降5BP至1.58%,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上升4BP至1.57%。美元兑港元汇率上周收于7.77,较前一周下降16BP。3月期HIBOR较前一周下降0.05BP至0.17%,12月期HIBOR较前一周下降0.04BP至0.44%。
3.3 估值水平
上周,恒生指数P/E(TTM)为13.60倍,较前一周的13.74略有下降;恒生指数P/B(LF)为1.27倍,与前一周1.28倍略有下降。从行业估值来看(剔除行业市盈率小于0x或大于50x的历史异常值,多为新冠疫情期间的数据),医疗保健业的估值历史分位数较高,处于80.73%的十年期历史分位;资讯科技业、非必需性消费业的估值历史分位数居中,分别处于72.71%、68.05%的十年期历史分位;其他板块所处的估值历史分位普遍较低。
3.4 资金流向
南向资金由前一周的净买入30.76亿元下降为上周的净卖出5.99亿元,上周的日均净卖出额为2.99亿元,较前一周的日均净买入额10.25亿元减少129.20%。药明生物居南下资金净买入榜首,中芯国际居南下资金净卖出榜首。
3.5 投资者情绪
上周,恒指波动率自前一周的16.89%上升至17.34%,位于2010年以来13.97%的历史分位。AH股溢价水平有所上升,较前一周下降0.74点,收于134.87点。
从板块成交看,主板沽空比率自前一周的15.08%上升至17.59%。从板块看,必需性消费沽空比例居首位(20.16%)、综合企业(19.21%)、医疗保健业(17.24%)、金融业(16.42%)、非必需性消费(15.20%)、资讯科技业(15.17%)、地产建筑业(15.11%)、工业(15.05%)、公用事业(11.96%)、原材料业(10.91%)、能源业(10.25%)、电讯业(7.80%)。
上周,华夏恒指ETF折价率为0.22%。FI南方恒指每日两倍反向产品上周资金净流出为285.34亿港元,反映出近期市场情绪对恒指较偏乐观。
本文作者:刘少杰、王建
封面来源:Unsplash
● 港股丨海外疫情严峻,关注政治局会议定调
● 港股丨美联储延续鸽派,关注业绩超预期主线
● 港股丨工业品通胀加速上行,关注制造业投资的受益板块
● 港股丨3月非农就业人数超预期,关注业绩得到验证的个股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